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困扰众多人的健康难题。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亿人存在睡眠困扰 ,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长期下来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认知功能等。而在失眠治疗领域,一款名为莱博雷生的药物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失眠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创新机制,重塑睡眠节律
莱博雷生是卫材原研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失眠治疗正式进入双食欲素拮抗剂时代。与传统的安眠药不同,莱博雷生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我们大脑中存在一种叫做食欲素的神经肽,它如同大脑中的闹钟,主要负责叫醒我们并让我们保持清醒状态。而莱博雷生就像是关闭这个闹钟的按钮,通过竞争性结合两种食欲素受体亚型,即OX1R和OX2R,精准调节食欲素系统,抑制食欲素的促觉醒作用,从而诱导睡眠。这种作用方式并非像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那样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睡眠觉醒通路来发挥作用,使身体“自然困倦”,进而顺势入睡,让睡眠过程更接近自然状态 。
卓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
莱博雷生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它能够缩短入睡时间,让患者更快地进入梦乡,平均入睡时间可缩短至27分钟。同时,还能减少夜间觉醒时间,夜间觉醒减少约58%,有效延长总睡眠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莱博雷生还能同步优化非快速眼动(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比例,使睡眠结构更接近自然状态,这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与传统药物抑制REM期不同,莱博雷生可同时延长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有助于正向调节睡眠结构,让患者在醒来后感觉更加神清气爽,仿佛真正经历了一场高质量的睡眠 。
安全可靠,摆脱药物依赖
长期以来,传统失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虽然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睡眠,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症状等问题,让患者陷入药物依赖的困境。而莱博雷生则打破了这一局面,它不会导致身体依赖,大部分患者长期(12个月)使用后停药,不会出现戒断症状,也不会出现失眠反弹,上市后至今没有发现具有成瘾性。并且,患者服用莱博雷生后,对其记忆和认知功能影响小,醒来后对开展工作及其他日间活动,尤其是驾驶影响小,这对于需要在白天保持良好状态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全球认可,临床广泛应用
目前,莱博雷生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及地区获得药品批准和上市 。在美国,它获批用于治疗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成人失眠患者;在日本,其适应症为治疗失眠,并被纳入《日本失眠障碍治疗专家共识》,成为睡眠起始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治疗的双一线推荐药物。自2020年7月在日本上市后,患者占比及市场份额已超过传统药物,成为日本失眠治疗领域首选药物。在中国,莱博雷生也已被纳入《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并被列为IA级推荐药物,成为失眠治疗的新靶点选择 。
合理使用,发挥最佳效果
在使用莱博雷生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推荐剂量为5mg,最大剂量可增至10mg,每晚服用不得超过一次,需睡前立即服用,并且距计划觉醒时间剩余至少7小时。如果与食物同服或餐后立即服用,可能会导致入睡时间延迟。同时,要避免与CYP3A强或中度抑制剂(如伊曲康唑、氟康唑)和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如果与CYP3A弱抑制剂同时使用,其最大推荐剂量为5mg,每晚不超过一次 。此外,服药期间不得饮酒,应避免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精密操作等危险操作,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嗜睡、困倦、头痛、疲劳等 。
莱博雷生的出现,为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它以创新的机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改变失眠治疗的格局,帮助更多患者重塑自然睡眠,重拾健康生活。当然,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失眠患者还应重视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共同战胜失眠这一健康挑战 。